行業資訊
中國經濟已具備足夠的發展韌性
日期:2019-5-9
-----------------------------------------------------------------------------------------------------------------------------------------------------------------------------------
——從一季度經濟數據看長期增長趨勢
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多年來,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一直居於首位,經濟活力與競爭力持續攀升。相對於其它主要經濟體,中國經濟的比較優勢在於,經濟長期快速增長具有強勁的慣性力量,財政、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與實施力度均明顯大於主要發達國家。
在全球都需要一場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我國率先明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並已進入細節落實階段,在應時而變的政策理念上領先一步。從多個維度看,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已經取得明顯成效,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顯著加大。
隨著經濟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的韌性增強,推動結構性改革目標的實現,可以確保中國經濟未來一個時期平穩進入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中高速增長的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的效益和質量同時會得到不斷地提高。
一季度我國經濟開局良好
近期,2019年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陸續發布。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在進入2019年後開局平穩、穩中有進。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4%,高於許多國內外分析機構的預期值;CPI同比上漲1.8%,比上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繼續處於溫和區間內;城鎮新增就業32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接近3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8%,高於同期GDP增速。
一季度數據,不僅對預測2019年全年經濟的走勢具有風向標意義,甚至還對推斷整個“十三五”時期,甚至更長時期內中國經濟的增長趨勢都具有重要指示意義。從橫向比較,它還可以考察像中國這樣龐大的經濟體在經曆了長期高速增長之後的增長軌跡是重蹈發達國家的“覆轍”,還是“另辟蹊徑”,對於研究經濟增長理論更具有重要實證意義。
4月末發布的多項單月數據同樣印證了我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一是,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凯发官网k8利潤同比增長13.9%,增速比前兩月大幅回升。增速回暖主要受汽車製造業、石油加工、鋼鐵和化工行業四個行業影響。這4個行業合計影響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凯发官网k8利潤增速回升12.8個百分點。二是,4月份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連續兩個月位於臨界點之上,雖比上月有所回落,但仍為2018年11月以來的次高點。
當然,在欣喜於經濟平穩增長的同時,也不應忽視經濟運行中的風險。主要經濟指標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同比分別回落1.2個、0.3個與1.5個百分點,表明經濟仍然麵臨較大下行壓力。
改革開放以來,按照可比價格計算,我國經濟保持了GDP年均約9.5%的高增長率,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進入“十二五”以後,遵從經濟增長的一般規律,我國經濟逐漸由兩位數的高增長過渡到一位數的中高增長。當前,我國經濟仍處於中高增長階段的減速換擋過程。新常態下的我國經濟需要走出一條可持續的平穩健康增長之路。從“十二五”、“十三五”以來我國經濟運行軌跡來看,與一些發達經濟體的經濟轉換相比,我國經濟大體上實現了相對平穩的減速換擋,沒有出現增速轉換中的“懸崖式”墜落,基本取得了“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的平衡。
中國經濟具備三大驅動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有利因素
著眼於未來的經濟增長,中國經濟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動能,具有足夠的發展韌性與成長空間。從橫向比較來看,由於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繼續推進市場化、城市化與國際化釋放的能量無疑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從縱向比較來看,“十三五”以來,我國經濟已經站在新的起點上,與以往相比,有三大驅動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有利因素。
第一,服務業躍升為第一大產業。2012年,服務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為45.5%,躍升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至此,我國經濟已經轉變為服務業主導型經濟。2013—2018年,服務業在經濟總量中占比不斷攀升。今年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7.3%,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18.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長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1.3%,高於第二產業24.4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5.1%,消費繼續成為需求動力的主導力量。
第二,工業發展提質增速。從2018年數據看,工業效益質量不斷提升,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凯发官网k8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49%,比上年提高0.11個百分點。全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5%。該兩個重要指標均為曆史較高水平。工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新動能發展壯大。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9%;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3.9%;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1%,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2.9%;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4.6%。新興產業在經濟增長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推動作用。
第三,創新驅動加力提速。一是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屢創曆史新高。2018年,全國R&D經費支出比上年增長11.6%,研發密度為2.18%,比上年提高0.03個百分點。創新扶持力度持續加大,我國現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家。R&D投入強度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居發展中國家前列。二是創新產出持續提升,創新成效穩步增強,國家統計局測算,2017年中國創新指數為196.3(以2005年為100),比上年增長6.8%。分領域看,創新環境指數、創新投入指數、創新產出指數和創新成效指數分別達到203.6、182.8、236.5和162.2,分別比上年增長10.4%、6.2%、5.9%和4.8%。我國創新環境進一步優化,創新能力向高質量發展要求穩步邁進。
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2019年中國經濟仍然麵臨各種風險。從外部環境看,全球經濟複蘇疲軟與人民幣匯率走高將使2019年出口承壓。全球主要經濟體進入低速調整期,應高度警惕防範外部風險。從內部環境看,一是本輪基建投資擴張著重精準發力、優化結構,“大水漫灌式”強刺激不會再現,難以對衝製造業與房地產業投資的趨勢性回落,投資仍有下行壓力。二是地方政府債務仍麵臨壓力,去杠杆和穩杠杆將是一項長期任務。三是居民收入增長放緩與杠杆率較高將製約消費增長空間。
宏觀調控及各項政策應精準發力定向施策
4月1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及下一階段經濟政策走向給出清晰的判斷。會議認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除了周期性因素,更多是結構性、體製性因素;麵對當前穩增長和保就業的需要,宏觀政策依然會維持寬鬆;提振實體經濟是下一步穩增長的重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年度經濟增長目標設置為6.0%至6.5%,時隔兩年後再次采取了區間形式,既和上年經濟增速相銜接,也表明不會讓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為確保完成今年的預期年度增長目標,宏觀調控及各項政策應當針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最新情況,化解麵臨的最大風險點,精準發力,定向施策,才能確保經濟平穩健康增長。
首先,以積極宏觀政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黨和政府多次表示,我國將堅持改革開放,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加內生動力,頂住下行壓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重點降低製造業和小微凯发官网k8稅收負擔。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減稅降費是公平普惠、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最直接有效的改革舉措,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重要舉措。預計全年減稅和降低社保繳費措施,可減輕凯发官网k8負擔近2萬億元,高於2018年的減負水平。有關調查顯示,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正在落地,政策實施對經濟的正向作用已經顯現。未來減稅降費的運用要進一步設計好傳導機製,不斷提升政策的針對性與有效性,使減稅降費的效果真正惠及凯发官网k8。在這方麵,減稅降費政策的精準化仍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需要在具體實施中不斷完善。
此外,近年來,各級政府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從簡政放權和放管結合“兩輪驅動”到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位一體”全麵推進,從點式推進向線和麵縱深發展。未來要繼續以行政審批製度改革作為落實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全麵改革任務的重要支點。一是簡政放權要著重多維度權力下放,首先,繼續分類清理行政審批事項;其次,解決上下級政府在行政審批權力上的銜接問題;再次,解決審批的不聯動與重複性問題;最後,依法解決減費問題。二是加強監管要著重聯合與責任追究,首先,解決監管權力劃分問題;其次,創新監管方式手段;三是依法加強責任監管。
其次,堅持就業優先政策惠民生。2018年7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將“穩就業”放在“六穩”之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就業優先的政策首次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並列為宏觀政策,財政和貨幣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都圍繞著就業來進行。就業與經濟增長具有正相關性,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穩就業”就顯得格外重要。當前,穩就業首先要穩凯发官网k8,特別是吸納就業人數最多的中小微凯发官网k8。迄今業已采取的優化營商環境,切實減輕凯发官网k8稅費、融資負擔等措施,都是旨在促進凯发官网k8進入良性發展軌道,從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減少失業人數。
第三,妥善處理管控好外部風險造成的負麵影響。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對外經濟出口就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我國經濟的外向度相對較高,但這是一把“雙刃劍”,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下滑態勢進一步確立,孤立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的大環境下,對我國出口的不利影響逐漸顯現。麵對外部挑戰,我國需要加快深化全麵改革和擴大開放,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培育和發展新的產業集群,不斷推動產業升級,形成發展新動能。從而把壓力轉化成動力,把壞事轉變為好事。
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多年來,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一直居於首位,經濟活力與競爭力持續攀升。相對於其他主要經濟體,中國經濟的比較優勢在於,經濟長期快速增長具有強勁的慣性力量,財政、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與實施力度均明顯大於主要發達國家。在全球都需要一場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我國率先明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並已進入細節落實階段,在應時而變的政策理念上領先一步。從多個維度看,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已經取得明顯成效,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顯著加大。隨著經濟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的韌性增強,推動結構性改革目標的實現,可以確保中國經濟未來一個時期平穩進入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中高速增長的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的效益和質量同時會得到不斷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