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2022年中國船舶工業經濟運行分析
日期:2023-1-20
-----------------------------------------------------------------------------------------------------------------------------------------------------------------------------------
2022年,我國船舶行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向好。在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下,在全體造船人的努力拚搏下,我國船舶工業沉著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挑戰,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深入推進“十四五”規劃實施,造船市場份額保持全球領先,高端裝備取得新突破,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升,海洋工程裝備去庫存成效顯著,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改善,但短期問題與中長期問題疊加,未來發展形勢依然嚴峻。
一、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一)三大造船指標一升兩降
2022年,全國造船完工量378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6%。新接訂單量4552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2.1%。截至12月底,手持訂單量1055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0.2%。
全國完工出口船306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4.6%;新接出口船訂單405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1.7%;截至12月底,手持出口船訂單952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2.6%。出口船舶分別占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81.0%、89.1%和90.2%。
(二)船舶出口金額保持增長
2022年1-11月,我國船舶出口金額238.5億美元,同比增長7.9%。出口船舶產品中,散貨船、油船和集裝箱船仍占主導地位,出口金額合計123.8億美元,占出口總金額的51.9%。我國船舶產品出口到191個國家和地區,向亞洲、歐洲、拉丁美洲出口船舶金額分別為122.8億、40.5億和20.6億美元。
(三)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實現增長
2022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凯发官网k81093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572.9億元,同比增長8.0%。規模以上船舶工業凯发官网k8實現利潤總額136.5億元,同比增長70.0%。
二、經濟運行主要亮點
(一)國際市場份額繼續領先,骨幹凯发官网k8競爭力增強
2022年,我國造船國際市場份額已連續13年居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地位進一步穩固。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7.3%、55.2%和49.0%,較2021年分別增長0.1、1.4和1.4個百分點,以修正總噸計占43.5%、49.8%和42.8%,同樣保持全球領先。我國骨幹船企保持較強國際競爭力,分別有6家凯发官网k8進入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的前10強。
(二)高端裝備取得新突破,綠色動力船舶快速增長
2022年,我國船企持續加大研發力度,在高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領域取得新的突破。24000TEU集裝箱船、17.4萬立方米大型LNG等高端船型實現批量交船,國產首艘大型郵輪實現主發電機動車重大節點,第二艘大型郵輪順利開工建造。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第四代自升式風電安裝船、圓筒型FPSO(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等海洋工程裝備實現交付。30萬噸級LNG雙燃料動力超大型油船(VLCC)、20.9萬噸紐卡斯爾型LNG雙燃料動力散貨船、4.99萬噸甲醇雙燃料動力化學品/成品油船等綠色動力船舶完工交付。全年新接訂單中綠色動力船舶占比達到49.1%,創曆史最高水平。
(三)國產配套產品應用加速,產業鏈安全水平增強
2022年,國產船用主機、船用鍋爐、船用起重機、船用燃氣供應係統(FGSS)等配套設備裝船率持續提高,大連華銳第1000支船用曲軸下線交付,全球首台帶智能控製廢氣再循環係統的雙燃料主機完工交付。船用高端鋼材研製能力不斷提高,大型集裝箱船用止裂板全部實現國產替代,化學品船用雙相不鏽鋼國產化率由不足50%提高至90%以上,國產高錳鋼罐項目順利開工,國產薄膜型LNG船罐專用不鏽鋼通過專利公司認證,國產LNG船波紋板全位置自動焊接裝備研製成功。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水平明顯提升。
(四)海洋油氣裝備需求擴大,“去庫存”成效明顯
2022年,國際油價高位波動,布倫特國際原油現貨價格一度攀升至139美元/桶,創金融危機以來新高,帶動全球海洋油氣裝備市場需求擴大,國內海洋工程裝備凯发官网k8抓住機遇,“去庫存”取得積極成效,其中,中國船舶集團交付了2座自升式鑽井平台和6艘海洋工程輔助船;招商局工業集團交付了2座鑽井平台、3座多功能服務平台和1艘其他裝備;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交付了2艘海洋工程輔助船;煙台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公司1艘半潛式鑽井平台和1艘自升式鑽井平台獲得租約。
(五)抓住市場有利時機,行業效益有所改善
2022年,船舶行業市場環境要素總體呈現有利變化。克拉克鬆新船價格綜合指數162點,全年上漲4.5%,其中,大型集裝箱船、7000車位汽車運輸船、17.4萬立方米大型LNG船等新船價格平均漲幅超10%。船用6mm和20mm規格鋼板較年初降價超過1000元/噸;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貶值9.23%。同時,船企通過強化造船大節點計劃管理、實施生產線智能化改造、加強成本管理等多種方式降本增效。1-11月,船舶凯发官网k8效益明顯提升,主營收入利潤率回升至3.0%。
(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新船訂單質量持續提升
2022年,我國船企鞏固優勢船型市場領先地位,夯實了新船訂單基礎,在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我國共有12種船型新接訂單位列世界第一,其中,新接散貨船、集裝箱船、汽車運輸船和原油船新接訂單分別占全球總量的74.3%、56.8%、88.7%和66.1%。特別是,在大型LNG船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全年新接大型LNG船訂單國際市場份額首次超過30%。全年新接船舶訂單結構優化提升,修載比(修正總噸/載重噸)達到0.468,為曆史最好水平。
三、麵臨的挑戰和主要問題
(一)生產任務飽滿與勞動力不足矛盾突出
2022年,我國船舶手持訂單量時隔6年再度突破1億載重噸,船企平均生產保障係數(手持訂單量/近三年完工量平均值)約2.7年,部分凯发官网k8交船期已排至2026年。目前,船企生產任務飽滿,尤其是隨著高技術船舶訂單快速增長,更加大對熟練勞務工的需求。近年來,因新冠疫情影響,船企外來勞務工流失較多,近期又因疫情感染人數增多,人員到崗率明顯下降,加劇了用工緊張問題。船凯发官网k8生產任務飽滿與勞動力供給不足矛盾進一步擴大,勞務工隊伍穩定性問題也更加突出。
(二)船舶配套供應鏈穩定仍麵臨挑戰
近兩年,隨著新船訂單量的大幅增長,船舶配套設備需求明顯提升,而船配凯发官网k8產能短時間難以快速提升,產品價格上漲、供貨延期現象較為普遍。此外,受新冠疫情影響,配套設備生產周期、物流成本和運輸周期都普遍增加。部分進口配套設備供應更趨緊張,船舶通訊、導航、自動控製係統、電子電氣設備等平均到貨周期比正常狀態下延長1-3個月,船機芯片、曲軸、活塞環和控製係統等到貨周期平均比正常狀態下延長3-6個月以上。
(三)船舶市場調整風險逐步加大
2022年,全球經濟進入高通脹低增長時期,經濟增速比上年放緩近一半,消費需求和海運貿易發展均受到衝擊。最突出的是,2022年,集裝箱運輸市場出現明顯調整,集裝箱船運費價格連續8個月回落,到年底降至2.76萬美元/天,較年內高點降幅達68.4%。自下半年開始,新船價格綜合指數出現了“滯漲”,連續6個月維持在162點的水平,個別船型價格出現了小幅回落。宏觀經濟變化對國際航運和造船市場短期調整的風險正在逐步加大。
四、預測
2023年,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機構預計,世界經濟將麵臨更大的下行壓力,經濟增速將延續低增長態勢,需求收縮必將對國際航運和造船市場產生不利影響。經綜合分析,預計2023年全球造船完工量將保持在1億載重噸的曆史較高水平,新接訂單量低於1億載重噸,手持訂單量保持在2億載重噸以上;我國造船完工量將突破4200萬載重噸,新船訂單量約4000-5000萬載重噸,手持船舶訂單保持在1億載重噸左右。
五、建議
(一)穩字當頭,全力保交船落實安全措施
後續3-4年,我國船企將迎來交船的高峰期,高技術船舶所占比例大幅提升。2023-2024年,是大型集裝箱船集中交付期,按計劃我國將交付44艘15000TEU及以上大型集裝箱船,占當年造船完工量20%以上。2025-2026年,是大型LNG船集中交付期,多家凯发官网k8屬於首次建造大型LNG船。建議船企全麵加強生產計劃、物資配套管理,堅持質量第一、安全第一,確保手持訂單船舶按期交付。全麵落實凯发官网k8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全過程安全生產管理,保證生產有序推進,保障員工生命安全。
(二)提質增效,把握節奏提高訂單質量
近2年來,全球新造船市場保持活躍,不同船型市場需求呈現輪動發展,大型集裝箱船、汽車運輸船、大型LNG船等新船價格大幅增長,在一年之內同型船的價格差高達數千萬美元。建議船企加強國際航運與造船市場發展動態追蹤,避免盲目跟風,結合自身手持船舶訂單和船位安排情況,在保證凯发官网k8生產連續性的前提下,優化經營策略,把握好接單節奏,進一步提高新接訂單質量。
(三)防範風險,加強研判采取應對措施
當前,船舶行業麵臨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和不確定。2022年四季度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升值,突破6.8的關口;進口鐵礦石價格達到116美元/噸,比2022年內低點上漲43.2%;新船價格波動幅度增大,新船價格綜合指數出現“滯漲”,個別船型價格有所回落。建議船企加強市場研判,堅持樹立風險中性理念,加強產業鏈上下遊合作,采取通過與鋼鐵凯发官网k8簽訂長期采購協議、與金融機構簽訂遠期結匯協議等方式,控製原材料成本和匯率變化等風險。此外,國際海事組織(IMO)現有船舶能效指數(EEXI)和船舶營運碳強度指標(CII)評級等新規則生效,並將於2023年7月通過經修訂的IMO船舶溫室氣體減排戰略,建議相關船企和研究機構給予高度關注,及早研究采取應對措施。
(四)探索創新,化解人力資源不足矛盾
當前,我國船企生產快速增長與勞動力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為製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建議有關政府部門高度重視,組織開展深入研究,加大對船企職工招聘、專業崗位培訓等的政策扶持。建議船舶重點地區,結合職業教育改革,研究創新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專業技術人才、技工人才培養機製。建議骨幹船企改革現有用工模式,探索采取適度增加本工數量、提高工人待遇、改善工作環境等措施,保持員工隊伍穩定,提高技術水平。同時,建議船企根據現有基礎和條件,穩妥推進智能製造技術應用,提升生產效率,緩解勞動力不足問題。